中國科大研發(fā)柔性機器人手爪可抓豆腐紙張玻璃杯
同一操作環(huán)境下,抓起細嫩的豆腐、薄薄的紙張、易滑的玻璃杯對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自主研發(fā)的一款柔性機器人手爪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據(jù)悉,量產(chǎn)后這款手爪成本預計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記者11日在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里看到,從圓形的蘋果、碗,到方形的積木、豆腐,從塑料瓶、玻璃杯到普通膠帶、手機,這款機器人手爪都能準確抓住,并移送到指定位置。
中國科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小平介紹,機器人末端夾持器(俗稱機器人手爪)是服務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機器人等領域的關鍵部件之一,由于其研發(fā)難度,近年來已成為該領域中機器人實際應用的一大瓶頸。
例如,家庭服務機器人需要抓取不同形狀、大小和表面特性的物品,而現(xiàn)有主流手爪無法滿足這種需要。他說,國外研發(fā)機構多年前雖研制出了外觀十分像人手的機械手爪,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但售價高達百萬元人民幣,且使用效果不理想,一直未能普及應用。
他說,機器人手爪有三個主要技術指標抓握性能、易控性能和成本。
抓握性能,即抓取不同形狀、尺寸和材質(zhì)物體的能力;易控性能,即抓握操作是否容易控制;成本,即手爪的總成本。陳小平說,這款自主研發(fā)的柔性手爪在三個指標上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不僅可抓握剛性、柔性、易碎和光滑物體,而且操作簡便。預期量產(chǎn)后成本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
陳小平介紹,這款自主柔性手爪,以獨創(chuàng)的容差性為指導,在手爪硬件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上進行了原始創(chuàng)新,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形成了剛柔合一的新技術,為解決服務機器人、智能制造機器人末端加持器瓶頸問題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陳小平透露,實驗室目前正與一家知名制造企業(yè)合作,柔性手爪再嫁接世界知名服務機器人可佳的技術,開發(fā)一款養(yǎng)老服務機器人,從跑腿技能開始,預計未來三年可率先在養(yǎng)老院等場所成熟應用。
中國科大機器人團隊自1998年起開展智能機器人研究,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曾在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先后獲得12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