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取代人類從高風險海上鉆油平臺工作開始
各種無人科技日新月異,人們擔憂機器取代人類,不過,其實機器取代的,往往是工作環(huán)境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得付出高于行情的工資才能請得到人的工作。說到底,這些工作其實原本就不應該由人類來做,而是讓機器來做才對。在當前,機器取代人類的腳步,也是從這類工作先開始,第一波的取代目標,就是環(huán)境相當不適合人類工作、風險也相當高的海上鉆油平臺作業(yè)。
海上鉆油平臺孤懸在外海,補給久久一次,大多數(shù)時間平臺上的組員都得自力更生,由于處理石油鉆井的特性,一旦發(fā)生意外事故有可能傷亡慘重,例如英國石油(BP)所屬的深海地平線(DeepwaterHorizon)海上鉆油平臺于2010年發(fā)生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但是,鉆油平臺還是需要人員營運,工業(yè)機器人維修,以深海地平線而言,事故前有126名人員在平臺上。
英國石油如今開始測試將鉆油平臺上一些最危險的工作改交給機器進行,過去鉆油平臺的管線與設備,需由專業(yè)人員冒著風險吊繩垂降,逐一視察,海上鉆油平臺往往有強烈海風,這樣的作業(yè)可說有相當大的潛在風險,而海面下的管線與設備,則要由潛水人員潛下去視察,www.whsntf.cn,不僅冒著海浪、海流改變、潛水設備可能故障等危險,也拖慢了視察的進度,而人為疏失可能漏掉重要的安全問題。
在空中的設備,不再由人員冒險爬高垂降,而是改用無人機拍照視察,不僅免除了人命風險,透過高分辨率鏡頭與感測器,也能檢查得更仔細;在海中的設備,不再由潛水人員冒險檢查,而是派出磁鐵機器人,以磁力吸附在管線、平臺上,爬上爬下,www.whsntf.cn,逐一以高解像度相機攝影,并同時以超音波探頭偵測,可發(fā)現(xiàn)管線有無微小裂縫,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維修更換。
這些磁鐵機器人一架要價6萬美元,租用成本可能每日600~1,000美元,不過比起人事費用、人命損失風險,以及人為疏失導致錯失維修而發(fā)生意外的損失風險,機器人還是遠比人類好用可靠。英國石油自2017年起開始在墨西哥灣的雷馬鉆油平臺(ThunderHorse)測試使用磁鐵機器人“瑪姬”(Maggie),大小跟狗一樣大,英國石油用機器來避免人員暴露于危險之中,也發(fā)現(xiàn)機器收集資料的效率極好,無人機與磁鐵機器人視察所需的時間只有人工視察的一半。另一方面,許多設備在運作中若人員進入視察會有危險,過去為了例行檢視,鉆油平臺得要停止作業(yè)5到20天,改用機器之后,無需為了檢視設備而停機。
但這不代表維修檢視公司就此失業(yè),只是人員不再需要冒生命風險親自到鉆油平臺高處或海底,只要在安全的電腦屏幕前面,就能檢視設備安全,而機器持續(xù)檢視提供的大數(shù)據(jù),能有助于最佳化檢視的作業(yè)。只是目前機器人只能及于檢視作業(yè),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機器人沒有足夠的力量能直接進行維修,還是要派出維修人員。
未來可能機器會進一步具備更多功能,挪威國營石油公司(Statoil)正在規(guī)劃完全無人遠端操控的海上鉆油生產概念,諾布林鉆掘(NobleDrilling)與奇異(GE)2018年宣布共同合作推出全數(shù)位化的鉆掘船,為完全無人海上鉆油作業(yè)又放下了一塊重要的基石。挪威國營石油公司表示,技術都已經成熟,只欠實際執(zhí)行項目計劃,目前還沒有完全無人的海上鉆油平臺,但人類不需到海上冒險,只需遠端操作,作業(yè)全數(shù)由機器代勞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