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二中院”)院長郭偉清擔任審判長的7人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搶劫案件,這是全國法院首次運用“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輔助庭審。
圖說:庭審現場。唐辰佶 攝
高科技“助理”助力審理
記者在庭審現場發(fā)現,與以往刑事法庭陳設不同的是,除合議庭、公訴人、辯護人和旁聽席前設有電子屏幕外,本次庭審的被告人席位前也設有電子屏幕。而合議庭、公訴人、辯護人和旁聽席前的電子屏幕先后顯示為語音識別區(qū)、智能抓取區(qū)、庭審示證區(qū),被告人的電子屏幕僅顯示庭審示證區(qū)。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庭審正式開始。
“被告人你的姓名?”審判長話音剛落,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就根據對該條語音的識別,自動從系統里預先儲存的全案證據材料中抓取出與提問內容相關聯的信息,工業(yè)機器人維修,如被告人身份證等材料,顯示在智能抓取區(qū),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各方人員面前。之后,有關被告人的拘留、逮捕、簽收起訴書副本的日期等,都隨著審判長的詢問,由系統自動一一顯示出《拘留證》、《逮捕證》以及《起訴狀副本》,供法庭核驗。
法庭調查環(huán)節(jié)中,根據系統單一證據校驗功能提示,該案存在兩處瑕疵,通過系統調取的瑕疵報告顯示,瑕疵點為涉案的有關扣押物品未發(fā)現扣押筆錄,公訴人應法庭的要求,對補正瑕疵證據的情況做出了說明。
圖說:辯護人通過“206系統”閱看公訴人當庭出示的證據并發(fā)表質證意見。唐辰佶 攝
之后,法庭運用系統的證據鏈審查判斷功能,分別圍繞被告人是否具有搶劫意圖,構成搶劫罪,www.whsntf.cn,還是構成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兩罪,以及是否具有如實供述的情節(jié),對同一查證事實項下的證據印證關系,不同查證事項間邏輯符合性、被告人多次供述間的矛盾進行了審查。這些證據的出示,均由系統自動抓取并進行歸類,供法庭比對審查。
為證明案發(fā)現場情況,公訴人出示了一組監(jiān)控錄像證據,當提到“10時30分57秒,殷某按門禁并等待后進入12單元”時,“206系統”對公訴人語音進行識別,瞬間調取出被告人在案發(fā)小區(qū)單元門口活動的監(jiān)控錄像并顯示在庭審示證區(qū)。根據系統的言詞證據審查功能,法庭可以快速查找到音視頻資料的關鍵內容并定位到對應片段,實現筆錄等言詞證據與音視頻資料的快速比對,極大節(jié)省了庭審中翻閱查找證據的時間,提高了庭審效率。
圖說:被告人通過“206系統”閱看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唐辰佶 攝
輔助系統發(fā)揮大作用
記者了解到,此次市二中院的最新研發(fā)成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是中央政法委于2017年2月6日交辦上海的重大任務(“206系統”是以2月6日確定的簡稱)。該系統主要是充分運用圖文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為辦案人員收集固定證據提供指引,并對證據進行校驗、把關、提示、監(jiān)督,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防范冤假錯案產生。
“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庭審功能,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實現了庭審全程智能化進行、證據審查無死角,充分發(fā)揮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輔助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的重要作用。” 在庭前說明會上,上海高院信息處副處長吳海崟介紹。
上海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曉云表示,“206系統”研發(fā)與應用只是階段性成果,下一步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改進完善提升系統功能,讓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曉云、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本才、市法學會、中央政法委法治局、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公檢法機關、部分試點省市政法單位等有關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市律協代表和新聞媒體共計190余人在上海二中院視頻法庭同步觀看了此次庭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