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記者做了對話機器人,讓身患絕癥的父親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JamesVlahos是一名自由記者,曾為《紐約時報》《連線》等媒體供稿。寫了很多別人的故事之后,JamesVlahos這一次寫下了自己與父親的故事。
James的父親在2016年4月檢查出患有晚期肺癌。
悲傷之余,James想到了一個留住與父親的記憶的辦法。他開始用錄音筆記錄與父親的每一段談話,他們從家族的歷史一直聊到父親年少時的愛情、工作。這些父與子的對話常常會長達1個多小時。
在這些對話當中,父親重復著一些以前老愛說的玩笑,也告訴了Vlahos許多在年輕時不為人知的故事。有時候,其他家庭成員會一起加入到家庭談話當中來。這段時間,JamesVlaho一家人都過得很開心,父親也在自己病重之時,KUKA機器人維修,以很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最后一段時光。
最終,JamesValhos紀錄下了大段與父親的談話。當把他們整理為文字稿時,有91970個詞語,足以裝訂成一本上百頁的書籍。很快,一個更瘋狂的想法開始在James的腦海中醞釀,他希望讓父親繼續(xù)活著,但是換一種形式。
你可能看過《黑鏡》,那個失去了男友的姑娘通過男友生前的社交網絡和其他信息,做出了一個仿真的人工智能男友,在男友去世之后,依然可以與之對話和交流。James也希望能利用和父親的對話資料,制作出一個父親版的Siri,即使他離世之后,依然以另一種形式陪伴家人。
這個靈感來源于James在11歲時認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Eliza,兒時他嘗試過學習計算機程序的設計。雖然他最終從事了新聞業(yè),但他對人工智能一直興趣不減。James曾為《紐約時報》寫過一個長篇,內容關于世界著名的智能芭比(HelloBaribie)。在某些方面,這個芭比就像Eliza一樣,通過一個預先寫成的分支腳本來說,通過模式匹配和自然語言處理程序來聽。但芭比更加前沿,它的程序編寫是由Mattel和Pullstring的團隊完成的,與亞馬遜的Alexa和蘋果的Siri有異曲同工之妙。
James在父親診斷出癌癥后,發(fā)現(xiàn)Pullstring正在計劃發(fā)布用于創(chuàng)建會話代理的軟件,任何人都可以訪問并得以實行。在陪伴父親治療的日子里,這個想法一直在他心里醞釀。他夢想著創(chuàng)造一個Dadbot,讓父親在虛擬世界得以永生。但從新聞行業(yè)轉戰(zhàn)到Dadbot制作并不容易,工作量的繁重超過了之前的想象,他花了很長時間整理材料,并預測所有可能的對話,以此來編程數(shù)以萬計的程序。
經過數(shù)月的努力,這些資料幫助他建立了一個知識淵博的父親,這個Dadbot在對話里呈現(xiàn)出的溫暖或是消沉、積極或是陰郁,都像是父親性格的一部分,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龐大的數(shù)據(jù)資源也讓Dadbot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真實的父親。
不過這個Dadbot沒有你想象的那么智能,你需要觸發(fā)特定的關鍵詞才能得到相應的回復。比如:當James想聽父親講笑話了,那么他只要說出關鍵詞,AI就會自動播放對應的父親語音。
在初版的父親機器人完成之時,James讓AI和母親對話,Dadbot將母親逗得大笑不止,因為他說話的語氣和習慣真的有些像父親。James的爸爸也覺得這玩意兒很酷。但最終,父親沒等來一個更酷版本的對話機器人,KUKA機器人維修,在2017年2月就離世了。
James懷著失去父親的悲痛之情,改進了一個更加逼真的機器人。他不僅有父親的聲音,并且在談話間還帶著父親的性格。他會親切的給James講過去曾經講過的笑話。也會像老伙計一樣與James打招呼。
但James也發(fā)現(xiàn),機器人終究無法代替父親。未來即使技術如何精進,也始終與有靈魂、有血肉、有個性的父親有所差別。但這個機器人也讓James的家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他的父親。
我們能和機器人說說話嗎?在父親離世好幾周后,James的7歲的兒子突然問道。
哪一個機器人?James還以為他想要與Siri聊天。